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鄒佩妤)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今年以來,衡南縣向陽橋街道堅持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任務,以黨建引領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強筋壯骨”,高站位謀劃,多層次推動,按照“一村一品”產業布局,積極探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新路徑、新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增強了強村富民動力,擦亮了鄉村振興底色,讓向陽橋大地煥發勃勃生機。
建強基層組織,夯實堡壘根基。向陽橋街道始終以黨建為引領,專題研究部署2024年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堅持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列入街道、村兩級黨組織重點責任清單,高標準規劃“定位”,研究制定了《向陽橋街道2024年度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推進計劃》,緊緊圍繞“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打造,以特色種養、農旅結合、閑置資產盤活等重點,健全完善工作推動機制。加強基層干部培養鍛煉,著力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和為民服務能力,努力建設一支懂經濟、善經營、會管理、能力強的村級干部隊伍因村制宜、精準施策,自覺扛起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圍繞積極謀劃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和模式,把村黨組織的政治、組織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帶領全鎮群眾擼起袖子干事創業,大力推動集體經濟“遍地開花”。
聚焦產業發展,擦亮振興底色。為破解增收難題,向陽橋街道把黨建作為產業發展的“紅色引擎”,積極探索特色產業,著力打造“一線四片、一基一點”樣板示范,與“一片兩區三線”農業產業路線,在桐梓山村推行“紅色”旅游品牌和“綠色”中藥材玉竹種植,朝陽村打造高品質油茶種植加工和精品民宿為亮點的日燦油茶莊園,陸堡村打造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臍橙采摘園。春分剛過,清竹村“兩委”干部搶抓農時,全力做好棉花育種工作,他們辛勤勞作的歡聲笑語讓田間充滿了希望。為了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清竹村在種植雙季稻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棉花種植,由黨支部牽頭、合作社提供種子與技術、農戶提供土地和勞務,實現“農戶有項目、技術有指導、產品有銷路”的共贏局面,2024年清竹村棉花種植面積100余畝,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可達10萬元。
激活電商潛力,探索發展模式。“家人們,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的一方田園郭市村直播間。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的是郭市村野生小筍干……”走進向陽橋街道郭市村,村“兩委”干部忙碌的穿梭在直播場地,好不熱鬧。該村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由村黨總支成立“向陽橋街道郭市村經濟合作社”,采取“黨支部+合作社+電商+農戶”黨建引領產業振興發展模式,自2023年7月份開始在抖音平臺進行銷售,截至目前累計銷售額10余萬元,合作社用工固定6人,每人日工資為120元,讓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也讓村集體收入也逐步由外部“輸血”轉變為自身“造血”。
下一步,向陽橋街道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立足本地資源稟賦,發展產業,做強實體,創新創優,為集體經濟發展提干勁,為鄉村致富增收添活力。預計年底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突破330萬元,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
責編:王汝福
一審:曾金春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